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| 繼續訪問電腦版

鄉民101熱門

搜索

[八卦] 好傻好天真?古代攻城只打有重兵防守的城門,背後是有原因的!

[複製鏈接]

麥克達|發帖時間:2017-7-26 22:31:11 查看:4313|回復:0


我們在看古裝劇時,看劇中的士兵們攻城,總是由城門攻入。
這是為什麼呢?從正面迎戰不是比較容易陣亡嗎?
其實不盡然,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原因吧~
1500875177-6914-12.jpg
首先需要說明的是,「不偷偷尋找四周圍牆薄弱點偷襲進去」這個說法並不成立。
在古代攻城戰中,進攻方尋找薄弱點偷襲是非常普遍的策略。
但這種策略多數只能在夜間執行,因為戰爭雙方處於嚴重的資訊不對稱狀態。
通過高聳的城牆和塔樓,守軍總能對敵軍的部署一覽無餘。
唯有在夜色掩護下,攻城方才能隱藏自己的偷襲意圖,實現趁其不備的戰術效果。

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城市偷襲戰,莫過於中唐時期的蔡州之役
西元 817 年(唐元和十二年),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不服號令,與唐王朝對峙。
李愬統帥近萬名官軍,從文城出發一路東行,於夜間冒雪抵達吳元濟的大本營蔡州。
半夜四更時分,李愬軍已逼近城下,蔡州守軍還渾然不知;李愬揮兵攻城,帶頭先登,迅速攻入城內。
雖然吳元濟垂死掙扎,怎奈大勢已去,不久便被李愬生擒。
可以想見,假如李愬選擇白天攻城,蔡州守軍必定有所防備;而吳元濟尚有援兵在外,一旦戰況拖延,蔡州之役很可能反轉。
至於「古時攻城為何攻擊重兵把守的城門」,則和古代的技術條件有關。
雖然中國早在春秋時代就掌握了杠杆投石器的使用方法,但想用投石器直接破壞城牆尚有很大難度。
除非牆體長時間遭受雨水或河水的浸泡,否則哪怕是使用初級火炮,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轟塌城牆。
1500874859-6744-uEwbhxx.jpg
宋代火炮
相比破壞城牆,破壞城門則要容易許多;城門的材質可能是木料,可能是金屬。
但為了便於城內居民進出,其重量、強度均遠低於城牆。
如果攻城方的出現具備足夠的突然性,甚至有可能在首次進攻中奪取城門。
再加上城門背後往往連接著城市寬敞的主幹道,也更有利於攻入方施展兵力。
因此,為求速勝而集中兵力攻打城門,歷來都是攻城戰中的上策,以明代抗倭援朝戰爭中的平壤之役為例。
西元 1593 年(明萬曆二十一年),李如松統領四萬多明軍圍攻平壤日軍小西行長部。
雖然明軍攜帶了大量攻城武器,卻未能直接佔據城牆。
反而是在城門爭奪戰中,由火炮率先轟開了平壤城的七星門;明軍之所以能在一天之內攻克平壤,對城門的破壞最為關鍵。
1500874859-5747-JfrQlnM.jpg
萬曆朝鮮之役中明軍圍攻蔚山屏風

當然,如果守城方對城門的防禦滴水不漏,那麼進攻方也將不得不改變主攻方向。
在重型火炮發明前,雖然破壞城牆異常困難,但還是有些「笨辦法」可供選擇。
1500874859-4797-tFC6vPa.jpg
守城用的狼牙拍
比如,不少城市地勢低窪,又是傍河傍湖而建,便於進攻方修築堤壩蓄水淹城。
大部分古代城市的牆體由夯土構成,在河水浸泡下會崩壞瓦解;而且洪水灌城後,既能對城內民心士氣起到打擊作用,還可利用大型樓船登陸城頭。
漢末曹操攻滅呂布的下邳之戰,南北朝名將韋睿主持的合肥之戰,明末李自成圍攻開封之戰,都是利用人工洪水的典型代表。
另外,直接派人挖掘城牆地基,也是破壞牆體的上選。
為防止被敵人覺察,這種工程一般先通過地道推進到牆底,在底部挖掘出一片空心區域,令城防大範圍塌陷。
西元 199 年(東漢建安 4 年),袁紹圍困公孫瓚於易京。
公孫瓚在易京修築了龐大的防禦工事,外挖塹壕、內堆土丘,土丘上又建有營壘。
袁紹挖掘地道攻城,先毀壞了公孫瓚的望樓,又向土丘中央推進,公孫瓚無計可施,乃合門自殺。

西元 1853 年,太平天國軍圍攻南京。
這些廣西礦工都是掘地的好手,他們利用地道將炸彈運送至牆基,炸開了一條幾丈寬的缺口。
候命已久的太平軍士兵隨即湧入,一舉攻克了這座江南地區的核心城市。
1500874860-7703-PxhIoPO.jpg
擋不住大媽的南京城牆
如果沒有挖掘地道的條件,也可以直接派士兵破壞牆體,但風險要比地道高出許多。
西元 1626 年(明天啟六年),努爾哈赤率六萬後金軍圍攻袁崇煥駐守的寧遠城。
由於攻城技術匱乏,後金勇士只能在楯車的掩護下沖到城底挖鑿牆體。
在明軍的火力傾瀉下,後金士兵雖然鑿穿了數處小缺口,但己方損失極為慘重;且缺口被明軍迅速堵塞,前功盡棄。
努爾哈赤將寧遠圍困三天,終因不善攻城,被迫撤離。

文章轉載自:plays01.com




鄉民都在看


鄉民說什麼
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